读<<访鲁迅故居>>有感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7 10:47:17

鲁迅先生的故居,静静的坐落在阜成门内的一个胡同内。

鲁迅故居,是一个宁静的四合院,虽是冬天,但是阳光射到这里,并不显清冷。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,院子空间不大,但很精致,东、南、西、北四面的屋子紧凑的立在那儿。院子的中间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丁香树,历经八十年的风风雨雨,虽然已人去楼空,它们依然还在吐芳争艳。每间房子的门都锁着,因此我没有机会进入房间细细观赏。只是通过玻璃向里面瞧了几眼,北屋是正房,两边是鲁母和鲁妻的住所,中间就是鲁迅先生的书房,也称“老虎尾巴”,每间房子的布置都是鲁迅先生亲自设计的。家具非常古朴典雅,摆设整齐对称。房屋的后面还有一个后院,有两棵枣树,不过是后来补种的。现在的这个四合院,完好的保留了其原貌,也是对鲁迅先生最为崇敬的一种表达方式。

在故居的东边,后来又开辟了一大片地方,作为鲁迅博物馆的陈列厅。那天去的时机不错,刚好是新的陈列厅落成不久的时候,全部的建筑、展览和装修都是新近完成的。

一进大厅,我就被这种集合古典与现代之美的室内装修给吸引住了。大厅四周的墙壁,用白色大理石和木头相间覆盖而成。仔细看来,上面还有一些字,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。不同的文集之间以不同颜色纵向隔开,大字是文集的名字,有《朝花夕拾》、《且介亭选集》等,小字是每篇文章的名字,有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、《藤野先生》、《纪念刘和珍君》等。每种颜色的材料都像是一本直立的书,这也符合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。
沿着台阶拾级而上,就进入鲁迅博物馆的展厅,各种展板和实物,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。首先是“在绍兴”部分的展览,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童年和少年时光,有些是儿童的浪漫和幻想,也有些是生活的艰辛和无奈。也就是从这时开始,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,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。“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,我以为在这途路中,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”。因此,经历家族由盛及衰的曹雪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,而那时的周树人,也注定会在中国文学史上非同凡响。

“在南京”、“在日本”的求学经历,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“救国救民”的信念,后来又毅然做出“弃医从文”的决定。“在北京”的教学与革命经历,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,在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,唤醒沉睡的国民,激励人们革命救国。在